新聞稿 2019年9月12日
近期「反修例」事件中,社會上不同人士或會受到政治壓力,學校更加是其中一個「漩渦」。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進行問卷調查,問及中小學會員政治壓力的來源。結果發現,有近九成(87.4%)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及教育局給予他們政治壓力,當中更有52.7%的受訪者指有「非常大壓力」是來自政府和教育局。另外亦有近八成(76.8%)的受訪者指「其他教育界以外人士」令他們感到政治壓力。當問卷以開放式問題問及甚麼是「教育界以外人士」時,近四成(39.2%)主動指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是政治壓力來源。教協強烈要求政府、教育局和部分建制派議員立即停止向學校施加政治壓力,給予學校足夠喘息空間,以教育專業去處理校內事務。
政府和部分建制派議員令學校感到巨大政治壓力
調查由2019年9月9日至9月12日進行,對象為所有在中小學和特殊學校任教的教協會員,共收回668份回覆。結果反映「政府/教育局」和「其他教育界以外人士」是學校政治壓力最大來源。有52.7%(352人)受訪者認為政府和教育局令他們感到非常大政治壓力,認為有點壓力的亦有34.7%(232人)。而「其他教育界以外人士」令49.0%(327人)受訪者感到非常大壓力, 亦令27.8%(186人)受訪者感到有點壓力。相反,認為學生造成「有點壓力」的只有36.7%(245人),非常大壓力更只有7.3%(49人),兩者合共的百分比只佔約四成。當進一步以開放式問題問及是甚麼「教育界以外人士」令他們感受到政治壓力,有最多受訪者主動提及何君堯(201人),其次是民建聯或其議員(70人)和梁美芬(51人)。教協認為結果反映政治壓力來源並不是主要來自學生示威活動本身,而是校外人士的壓力。
附表:
在反修例事件中,您曾否感覺到以下的人/群組,為您的工作帶來政治壓力?
人/群組 | 沒有壓力 | 有點壓力 | 非常大壓力 |
政府/教育局 | 84人(12.6%) | 232人(34.7%) | 352人(52.7%) |
其他教育界以外人士 | 155人(23.2%) | 186人(27.8%) | 327人(49.0%) |
家長 | 255人(38.2%) | 318人(47.6%) | 95人(14.2%) |
辦學團體 | 285人(42.7%) | 294人(44.0%) | 89人(13.3%) |
校長 | 292人(45.1%) | 258人(39.9%) | 97人(15.0%) |
校董會 | 351人(52.5%) | 255人(38.2%) | 62人(9.3%) |
校監 | 378人(56.6%) | 229人(34.3%) | 61人(9.1%) |
學生 | 374人(56.0%) | 245人(36.7%) | 49人(7.3%) |
校內教師 | 383人(57.3%) | 235人(35.2%) | 50人(7.5%) |
校友 | 449人(67.2%) | 163人(24.4%) | 56人(8.4%) |
教協認為結果反映政府、教育局和部分建制派議員已經令學校受到很大的政治壓力。例如教育局多次公開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罷課和要求學校在日常上報學生缺課的機制外,再要上報罷課學生人數,令學校擔憂局方會否因應罷課人數多寡而「秋後算帳」;而且有部分學生在學校外組成人鏈時,警方竟然派出軍裝和防暴警察搜查校友,有學生更在追截期間受傷。亦有學校反映,警方曾經聯絡學校,表示學生在校外聚集有可能會觸犯法例,令學校感到警方正向學校施壓要阻止學生和校友表達訴求。教協副會長田方澤指政府這些做法均對學校造成巨大政治壓力,認為政府應該停止此等做法。
何君堯在開學前成立關注組,四出聯絡不同學校,要求會面、進入校園觀察和在校外監察學校,甚至拍攝學生表達意見時的情況並高調公開影片。教協會長馮偉華批評何君堯及其關注組的做法嚴重騷擾學校的正常運作,師生不勝其擾;除了為學校帶來政治壓力外,更加是製造白色恐怖。他強烈要求何君堯立即終止干擾學校的行為,讓學校有足夠喘息空間,以教育專業處理事件。
另外,民建聯聯同警察家屬提出成立「監師會」和在課室安裝閉路電視,馮偉華表示教協對此強烈譴責,認為他們將「反修例」風波怪罪教育界只是尋找代罪羔羊,企圖掩蓋政府、民建聯及其他建制派一直罔顧民意的惡果。馮偉華指出教師現時已經受到校方、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及教育局監察,毋須另設「監師會」;而在課室加裝閉路電視,只會製造白色恐怖和侵犯師生私隱,向師生施加政治壓力。
多方政治壓力令教師對學校的處理失去信心
就受訪者對學校有否足夠能力處理由「反修例」事件帶來的影響,最多人表示信心只是「一般般」,共有35.7%(231人),另外有27.0%(175人)表示沒有信心,表示有信心的有35.2%(228人)。教協認為政府和其他教育界以外人士施加的壓力已經明顯遠超學生示威活動本身的影響,這項結果反映因為這些校外人士的壓力,已經令教師對學校處理「反修例」事件信心驟失,情況極不理想。
六成中學指處理學生組人鏈沒有困難
調查亦問及受訪者在處理不同類型學生示威活動時感到的困難。在有學生組成人鏈的中學當中,有60.3%(211人)表示對處理學生人鏈沒有感到困難,是最容易處理的示威活動。馮偉華認為,早前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提出對學生組成人鏈的意見,明顯與前線教師的經驗不符。調查亦反映八成半(86.4%)的受訪者並沒有因「反修例」事件相關的原因而收到投訴,可見學校和老師大致上能處理好學校和學生的情況。馮偉華呼籲教育局應該尊重校方專業管理的空間和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不應對學校和師生作出過多的規管。
教協要求各方停止以教育作為代罪羔羊
就近期的政治事件,不少建制派人士劍指教育界,聲稱因為教育出現問題而引致連場示威,包括內地官方媒體指控香港教師煽惑學生罷課、羅范椒芬質疑通識科教師的教學及聲稱將檢視學生激烈行為與教育過程的關係、梁美芬對通識科不斷的攻擊、梁振英指有教師對學生「洗腦」等。教協重申,這些指控均毫無根據,且屬政府和建制派為了自己無視民意而引發社會動盪的責任尋求代罪羔羊。教協強烈要求停止向教育界施壓,讓學校有足夠的空間以教育專業處理校內事件。
>> 問卷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