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3月13日,食物及衛生局發表了「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醫療改革諮 詢文件,就著未來特區政府的醫療改革諮詢全港市民意見。諮詢文件還提出了6個醫療輔助融資方案。6個醫療輔助融資方案各有優劣,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薪 一族需要作出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或自願性供款。
- 為此,教協會於2008年6月6日舉行一次「醫療改革諮詢」座談會,並透過不 同渠道收集教師意見。另外,教協會亦於2008年6月4日至13日期間進行網上抽樣意見調查,共發出問卷5,526份,有387位教師回覆問卷,回收率為 7.00%。70.83%的教師表示有購買醫療保險,當中45.76%的醫療保險月費低於$500.00。
- 教協會就「醫療改革諮詢」網上抽樣意見調查的主要結果如下(詳細結果請見附件):
非常同意或
同意 |
不同意或
極不同意 |
無意見
|
||
1. | 政府應維持政府撥款模式,支付公共醫療服務。 |
85.16%
|
12.24%
|
2.60%
|
2. | 政府應向在職人士徵收3%-5%,為醫療系統提供額外資源。 |
30.93%
|
64.27%
|
4.80%
|
你對以下6個醫療輔助融資方案有何意見呢? | ||||
3. | 近似徵稅的模式:醫療社保 |
33.62%
|
62.93%
|
3.45%
|
4. | 用者付費的模式:用者付費 |
32.47%
|
63.51%
|
4.02%
|
5. | 用者付費的模式:醫療儲蓄 |
42.82%
|
50.57%
|
6.61%
|
6. | 個人保險的模式:自願醫保 |
69.05%
|
24.64%
|
6.30%
|
7. | 個人保險的模式:強制醫保 |
32.06%
|
60.88%
|
7.06%
|
8. | 個人保險的模式:個人康保儲蓄 |
46.36%
|
45.77%
|
7.87%
|
- 網上抽樣意見調查結果顯示:
- 超過8成半認為,政府應維持政府撥款模式,支付公共醫療服務。
- 超過6成反對政府向在職人士徵收3%-5%,為醫療系統提供額外資源。
- 就著6個醫療輔助融資方案,調查結果如下:
- 超過6成對「近似徵稅的模式:醫療社保」方案表示反對;
- 超過6成對「用者付費的模式:用者付費」方案表示反對;
- 約5成對「用者付費的模式:醫療儲蓄」方案表示反對,另有約4成卻表示贊成;
- 接近7成對「個人保險的模式:自願醫保」方案表示贊成;
- 超過6成對「個人保險的模式:強制醫保」方案表示反對;
- 約4成半對「個人保險的模式:個人康保儲蓄」方案表示贊成,另有約4成半卻表示反對。
- 教協會認為,就著未來的醫療改革,政府應維持政府撥款模式,支付公共醫療服務。再者,未來香港人口老化,工作年齡人口同樣減少,政府欲透過向在職人士徵收3%-5%,為醫療系統提供額外資源的做法,無法改變醫療改革的結構性問題,建議並不可取。
- 相反,教協會建議,政府應繼續改革及提升公共醫療系統,確保長者、傷健人士、學童及貧困家庭等享用高質素的公共醫療服務。同時,政府可鼓勵市民購買自願性的醫療保險計劃,讓市民選擇更多元化的醫療服務,從而逐步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
醫療輔助融資 中產階層最苦
- 另外,就著強制性供款方面,參照強積金的經驗,薪金低於某個水平不用供款,薪金高於某個水平亦不用額外供款。換言之,中產階層必然成為供款比例最高的一群,政府的所謂醫療輔助融資,變相轉嫁到中產階層身上!
- 汲取強積金的教訓,強制供款的行政費高,投資回報率低,遠不是理想的融資選擇。諮詢文件並沒有詳細交代保險的保障範圍、計劃由誰營運及政府如何監管保險公司等,這些均大大影響供款的用途,最終令中產階層作出供款,但卻失去適切的保障。
- 即使是自願性供款,亦不一定百利而無一害,魔鬼仍會在細節中。有報道引述,未來的醫療改革將按年齡分流資助不同的醫療服務,例如資助成年人檢查高血壓及糖尿病,年輕人每年做身體檢查等,限制多多,結果令中產階層作出供款,但可獲資助的醫療服務卻不到位。
- 教協會重申,所有中產人士已透過繳付薪俸稅及物業稅等,讓政府推行公共醫療,同時令長者、傷健人士、學童及貧困家庭等使用醫療服務。諮詢文件提出的醫療輔助融資方案,對於年輕及相對健康的中產人士來說,實際上是雙重徵稅,服務有限,保障成疑。
- 政府將於明年上半年就醫療輔助融資方案推出具體建議作第二階段諮詢,教協會強調,任何醫療輔助融資方案都不應以中產階層作為主要的開刀對象。相反,政府應更積極透過各種政策或措施,提高年輕人口比例,或增加工作年齡人口等,才能根本地解決人口老化而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