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1年11月17日
引言
教育局於前天(11月15日)公布小六考核新安排,在2012、2014年暫停舉行小六「全港性系統評估(TSA)」,2013年則暫停舉行「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兩試交替舉行。教協會認為這項修訂並不足夠,在新安排下,整個小學階段仍將處於高度壓力之下,不能扭轉評核主導教學的文化而衍生的操練效應。
早在今年上半年,教協會透過TSA問卷調查及焦點小組訪談,從補課、購買補充作業的情況及前線教師教授TSA的經驗,深入了解小學師生為TSA所作的特別準備,從中分析TSA構成師生壓力的成因。我們發現,TSA已異化為高風險的「評核怪獸」,令整個小學階段都籠罩在壓力和操練之中,學生、教師及家長均為TSA疲於奔命,比起1978年廢除的升中試和2000年廢除的學能測驗(當時操練只限於小學六年級,最多只是五六兩個年級),TSA的影響更為長期和嚴重。原意為低風險的評核已經完全被扭曲,因此,教協會建議,如果沒有妥善的安排,應考慮全面取消小三及小六TSA。教協會稍後會聯同其他教育團體,約見教育局,提出進一步減輕小學生考試壓力的建議。
背景
TSA的設計,本來就是要防止過度操練的出現。公元2000年,政府推動全面教育改革,把帶來過度操練的「學能測驗」予以廢除,代之以在2004年推出的TSA,其目的是「為政府及學校管理當局提共全港學校學習範疇水準的資料,以便政府為有需要的學校提供支援和監察教育政策執行的成效。」為了防止TSA帶來操練的誘因,當局特別強調:TSA不涉及派位,其評估數據只供學校自我評估之用,「個別學校的成績不應以排列名次的形式出現」,因此是低風險評估(low stake assessment),學生只須以平常心準備和應考,學校也不用擔心和操練。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更嚴重的是,TSA並非唯一的高風險評估,特別是小六下學期,學生須應付4個重要的考試:
- 呈分試
-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
- 畢業試
- 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PS1AT)
教協會認為,這接踵而來的高風險考試所帶來的超沉重壓力是毫無必要的。而這次教育局的修訂做法也只是小修小補,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TSA三大流弊
教協會為了解TSA在小學實施的情況是否與政策原意相符,於今年1月至3月期間,透過問卷調查收集了142所小學的課程發展主任的意見(回收率達23%);在5月進行焦點小組訪談,深入了解小學師生為應考TSA所作的特別準備,從中分析TSA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構成師生壓力的成因。我們發現,只有少數學校能夠利用TSA作為改進教學的工具,主流的現象令人極其憂慮:
現象一:操練始於小一,學生疲於奔命
是次調查發現,學校為準備TSA而補課的情況相當普遍,而部分學校的操練更早於小一開始!以常理而言,學生在小三才應考TSA,理應不會影響小一的學習模式。然而,調查發現有20%至35%小學已為小一學生購買TSA補充練習,部份更安排TSA補課,可見TSA對學校帶來的壓力非常嚴重。
是次調查發現,學校會在課前、課後、週六日、學校假期,甚至在午膳時間(見表五),均會為TSA補課。有出席訪談的同工表示,學校因為應付TSA,不但提早上學及延遲放學進行補課,更會縮短小息時間,甚至取消小息。
操練TSA的情況在應考年級尤其顯著,小三及小六年級分別有86%及92%每星期均會進行TSA補課(見表四)。小三每周平均的補課時間相當於額外增加5.0個教節,小六則為5.6個教節(見表三)。目前大多數小學生每天都要上課八至九節之多,再加上補課,課時變得極長,導致極度疲勞。
事實上,還有不少學校把TSA訓練納入正規課堂,增加中英數的教節,減少其他學科及課外活動的時間,削弱德育的教育等等,情況非常普遍,這都未有在上述統計中反映出來。而這對學生身心成長所造成的缺漏實在難以量度,日後更難以彌補。
現象二:99%小學購買TSA補充練習
在回覆的142所學校中,99%學校表示,會為TSA購買補充練習!事實上,各年級均有購買TSA補充練習的現象,而應考年級(小三及小六)的購買比率均遠較其他級別為高,分別為93%和89%(見表二)。推算在長達6年的小學階段,每位小學生因TSA而平均購買16本補充練習(表一),這並未計算學校指定購買的一般性補充練習、為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PS1AT)補充練習,以及家長為學生額外購買的補充練習,加起來的數量極度驚人!
現象三:TSA牽制教學規劃及校內測考模式,學習本末倒置
在訪談期間,幾位小學教師同時指出,課時分配和教學內容亦會因應準備TSA而有所調節和轉變,形成評核主導教學的情況。例如:教學目標本應根據課程和學生水平而定,但現在是先要了解TSA試題(特別是題型),按其出題方式安排教學內容,甚至校內的試卷亦會依照TSA模式作出相應更改,令整個教學本末倒置,此情況已經非常普遍。此外,教學進度表亦會因應TSA的需要而調動,不時要提前教授TSA的題型和概念,令教學程序混亂,脫離學生現有水平。也有老師表示:學校要預留數個月時間操練TSA,便要將課程內容快速完成,但操練題型其實並非真正學習,虛耗學生時間,打擊學習興趣,教師對此深感苦惱無奈。
造成流弊的三大成因
TSA由原本的低風險評估變成高風險評估,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成因有以下幾個:
異化成因一:教育局是始作俑者
雖然教育當局反覆強調這是「低風險」的評估,可是事實上,教育當局本身並不能貫徹這項宗旨。據校長和老師反映,當局在與辦學團體或學校管理層見面時,往往利用TSA的成績評斷學校的整體表現。有教師指出,有教育局分區辦事處官員將學校之間的成績比較,導致校長因而向主任和老師施壓,要保持TSA成績良好,因此產生操練;而視學和外評亦以TSA成績作為其中一項評定學生表現的範疇,反映當局十分重視TSA的成績。這些都給學校管理層帶來強大的壓力,導致學校不得不加強操練。
同時,部分辦學團體、校董會對TSA的了解不足,因而錯誤地使用TSA的成績指標,作為他們評價校長和老師表現的依據。校董會為了加強管理,或校長為求有所表現,便要求老師加強操練,把TSA的成績做好,而往往不考慮學生的既有能力和特質,也是TSA「異化」的因素。
異化成因二:縮班殺校帶來的壓力
訪談期間發現,學校之間盛傳TSA成績會影響學校開班數目,甚至成為殺校依據。更嚴重的,是出生率下降,於2004年在小三引入TSA,正值小學生人數下降及殺校的高峰期,學校之間的競爭越趨激烈,為了提昇評估表現和學校形象,學校便要為求達標而操練。而不少受訪的校長和老師都認為,當局雖然沒有明言,但在實際分派學生的過程中會考慮多個因素,而系統評估的表現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因而在校長和老師心目中,本來低風險的評估立刻變成了高風險的重大事情了。
由於TSA會影響殺校的疑團未解,教育局也未有就此作出澄清,令學校誠惶誠恐。原以為屬低風險的評估卻異化為高風險,令教師和學生均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和心理包袱,不但虛耗師生精力,更摧毀學生長遠的學習興趣,令小學生不能真正享受學習及全面的校園生活,違反教育宗旨。
異化成因三:TSA試題越來越深
來自不同小學的教師在訪談時表示,TSA的試題越來越長和越來越深奧,所測試的已超過了「基本能力」的範疇,為了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達標,唯一的應對方法便是加強操練和催谷。
TSA試題越來越深的現象已經有中大和教院學者作了深入的研究(註一),他們指出TSA近年的趨勢是擬題過深,評卷挑剔,有刁難學生的傾向,脫離了測試基本能力的原意。學生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題目,為了應付當中艱深而刁鑽的題目,老師唯有加強操練題型,白白浪費大量教學時間。
建議
一、就TSA的存廢、改善問題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諮詢
當局對於TSA目前引起的嚴重弊端,並沒有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也沒有進行全面的諮詢。根據教協會的調查可見,問題並非單單是小六TSA隔年舉行就可以解決。我們認為必須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諮詢。
二、如果無法消除TSA的嚴重流弊,應該全面取消TSA
本會認為,以適當的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本屬合理,但假若評估變為高風險的考核,並帶來學生巨大壓力,便得不償失。因此如果要保存TSA,就必須令TSA成為真正的低風險考核,學校不操練,學生無壓力,TSA才有其存在的意義。否則,無論TSA的原意有多美好,也應該予以取消。
三、教育當局須自我約束,不濫用TSA數據
要消除TSA的壓力來源,首先是教育當局自我約束,因為教育局濫用TSA的數據,將直接影響學校如何編排教學進程和操練學生的情況,偏離了「學生不用為評估而作特別準備」的原意。具體做法有三:(1)明確地澄清TSA成績與學校派位和殺校無關;(2)要求各級教育局官員不要指摘學校的TSA表現,避免給辦學團體及校長壓力而促使操練;(3)外評隊伍不應側重以學生TSA成績的單一標準來評定學校表現,應視乎學校的獨特情況作個別考量。教育局應該為如何正確使用TSA數據制定內部守則,並嚴格遵守。同時,辦學團體及教育界同工也應有相應的守則,避免濫用TSA數據。
四、改善發放資料的方式
本來TSA的原意為學校提供有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因此應該向每所學校提供詳細的分析及改進的建議,引導學校管理層和老師共同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教育當局應考慮是否應該向學校管理層發放總合格率這一類方便比較、但對改善教學沒有實際幫助的數據,避免數據被不當地使用和用作惡性比較。
五、檢討TSA試題的題型和難度
本會建議當局從速檢視TSA試題的難度、長度及普遍程度,避免因試題過長過深而衍生不必要的操練,亦應避免擬出傾向以中產生活經驗為主的題目,而對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不利。
結語
TSA的早期設計的意願是良好的,教育當局也為此做了大量工作,我們無意一筆抹殺。然而,與TSA在現實中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相比,其所宣稱的好處實在無關宏旨,得不償失。在取得TSA評估數據背後所付出的代價,莫過於操練學生熟習模擬試題,而犧牲學生長遠的學習興趣,把校園生活變成單一而密集的考試操練,甚至侵佔課外活動、家庭生活和休息時間。長此下去,學生的學習動機難免下降,更難有空間去思索、探究和培養自學能力。
教協會深切關注TSA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及身心影響,期望當局能採納上述建議,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保護他們的學習空間,學習更多元化的知識和生活技能。
——————
註一:黃毅英、林智中、陳美恩:「『基本能力』還是『基本』嗎?」,《數學教育》第28期,2009年8月。
附表
表一:各級小學生每學年購買的TSA補充練習的平均數量
中文(本) | 英文(本) | 數學(本) | 合共(本) | |
小一 | 0.3 | 0.2 | 0.5 | 1.0 |
小二 | 0.7 | 0.6 | 0.7 | 2.0 |
小三 | 1.4 | 1.1 | 1.3 | 4.0 |
小四 | 0.9 | 0.7 | 0.8 | 2.0 |
小五 | 1.0 | 0.8 | 0.9 | 3.0 |
小六 | 1.3 | 1.1 | 1.3 | 4.0 |
合共 | 5.6 | 4.5 | 5.5 | 16.0 |
表二:購買TSA補充練習的學校(百分比)
中文(%) | 英文(%) | 數學(%) | |
小一 | 26% | 20% | 35% |
小二 | 66% | 51% | 54% |
小三 | 98% | 94% | 93% |
小四 | 72% | 61% | 59% |
小五 | 78% | 72% | 67% |
小六 | 95% | 89% | 89% |
表三:各級TSA補課時間(每周)
中文(教節) | 英文(教節) | 數學(教節) | 每周補課(教節) | |
小一 | 0.1 | 0.1 | 0.1 | 0.2 |
小二 | 0.1 | 0.2 | 0.1 | 0.4 |
小三 | 1.7 | 1.7 | 1.6 | 5.0 |
小四 | 0.2 | 0.2 | 0.1 | 0.5 |
小五 | 0.5 | 0.5 | 0.4 | 1.4 |
小六 | 1.9 | 1.9 | 1.8 | 5.6 |
按35分鐘為一教節計算
表四:小學各級每星期進行補課的百分比
中文(%) | 英文(%) | 數學(%) | |
小一 | 5% | 6% | 6% |
小二 | 11% | 11% | 11% |
小三 | 90% | 90% | 86% |
小四 | 11% | 11% | 11% |
小五 | 30% | 31% | 28% |
小六 | 98% | 96% | 92% |
表五:小學通常進行TSA補課的時段
課後 | 課前 | 週六、日 | 學校假期 | 午膳 | 其他 |
35% | 30% | 16% | 4.2% | 1.4% | 13.4% |
表六:市面上TSA補充練習數量(不完整統計*)
小一 | 小二 | 小三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合計 | |
中文 | 1 | 4 | 29 | 4 | 6 | 26 | 70 |
英文 | 0 | 1 | 7 | 3 | 3 | 6 | 20 |
數學 | 3 | 9 | 40 | 8 | 9 | 39 | 108 |
總計 | 4 | 14 | 76 | 15 | 18 | 71 | 198 |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