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醫事顧問)腸胃肝臟科專科 周泰年醫生
乙型肝炎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疾病,患者身體內的病毒會在肝細胞內複製,激發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損害肝臟功能。
乙型肝炎可引起急性肝炎,更可導致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香港有約 8% 的中國裔人士是乙型肝炎的帶菌者,當中大部份是受母體感染。大約 30% 的乙型肝炎患者會出現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而乙型肝炎帶菌者患上肝癌的機會比非帶菌者高出100倍。
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病徵,所以許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已受感染,通常要透過血液測試才會發現,甚至是肝臟功能開始衰退,才會感到不適。
當今已有可制止乙肝病毒複製、減低肝臟功能惡化機會的治療。另外,透過定期的肝臟檢查,可以知道乙肝病毒在身體內的活躍程度,並及早接受藥物治療,防止患者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等併發症。
乙型肝炎的最新治療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複製,減低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的機會。治療藥物分兩大類,分別是免疫調節劑和抗病毒藥物。
免疫調節劑包括傳統干擾素及新一代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這類藥物能直接阻止病毒複製,並透過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清除病毒的注射藥物,治療為期一年。
口服抗病毒藥物如拉米夫定 (lamivudine)、阿德福韋(adefovir dipivoxil)、替比夫定 (telbivudine) 及恩替卡韋 (entecavir)、泰諾福韋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從而令肝功能回復正常。然而,病人必須每天持續服藥方能得到療效。
表一: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藥物
藥物類別 | 例子 | 原理 | 治療途徑 | 時期 |
免疫調節劑 | ‧ 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 | ‧ 直接阻止病毒複製 ‧ 透過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清除病毒 |
注射 | 一年 |
抗病毒藥物 | ‧ 拉米夫定(lamivudine) ‧ 阿德福韋(adefovir dipivoxil) ‧ 恩替卡韋(entecavir) |
‧ 抑制乙肝病毒複製 | 服藥 | 每天 持續 |
乙型肝炎帶菌者的檢查計劃
肝臟專科醫生會為每位乙型肝炎的帶菌者度身訂造一套身體檢查計劃,一般包括驗血(肝功能、肝癌指標、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肝纖維化掃描 (Fibroscan ) 或超聲波檢查 (Ultrasonography) 等。目的在於及時評估帶菌者體內病毒的活躍程度、 肝臟是否發炎和出現併發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的機會。
乙型肝炎帶菌者如何照顧自己及家人
- 酒精對患有乙型肝炎的肝臟有害,應盡量避免。
- 避免購買市面上對肝臟有害的中/西成藥。
- 求診時,必須告訴醫生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
- 保持均衡飲食習慣。
- 未經完全煮熟的貝殼類或豬肝有可能受到甲或戊型肝炎病毒的污染,應盡量避免。
- 定期做運動。
- 如對甲型肝炎無免疫,建議接受預防針注射。
- 定期接受肝臟檢查。
- 提醒家人檢驗乙型肝炎或接受預防針注射。
- 避免無保護的性行為;切勿捐血;不要共用刀片、針筒、指甲拑、牙刷或耳環;妥善處理所有傷口。
【相關資訊】
- 診斷評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無創新方法
- 甚麼是乙型肝炎病毒 DNA濃度測試 ?
- 衛生署 – 病毒性肝炎預防服務:乙型肝炎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 「健康資訊」肝癌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一點通」肝癌
201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