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會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職業治療師 陳汝威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65歲或以上之長者人口比例將由2010年的13%(91萬)飆升至2030年的25%(210萬),即每4人當中便有1人是長者。腦退化症(又名老年痴呆症)隨著人口老化而變得普遍,估計到2030年,每4位80歲以上的患者,就有一位患上腦退化症。
腦退化症是指因為腦部功能退化而引致的腦部疾病,其中接近75%是由一種原 因不明的阿滋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引起的,20%是中風所致。
由於腦退化症是進程緩慢的疾病,初期的病徵往往並不明顯,很多人誤會患者是因為年老而記憶開始變得衰退,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患者在初期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在兩至三年後可能步入了中後期階段,病情開始惡化,如漸漸忘記日常慣做的事情、分不清自己的親友、甚至一些生活上的細節如洗澡和穿衣等均需別人的協助、並會出現一些行為問題等。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發現身邊長者出現以下十大病徵,應及早正視及作出相應治療,當中包括:
- 突然失去短期記憶;
- 處理日常熟悉的工作時出現困難;
- 語言表達或理解能力出現困難;
- 開始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感到混亂;
- 判斷力減弱;
- 思考或計算有偏差;
- 隨處亂放東西;
- 情緒或行為突變;
- 性格轉變;
- 失去動力和主動性。
若自己或身邊長者出現以上徵狀,應及早找職業治療師或家庭醫生作初步檢測,再轉介至老人精神科或老人科專科醫生進行確診。
治療腦退化症的方法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包括認知訓練、現實導向、確認治療、多感官刺激及其他心理行為療法等,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情緒和行為等問題。而很多研究顯示,腦退化症患者若能在病發初期接受治療,治療的成效更為顯著。
(2011.03.26 #586期《教協報》生活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