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是砌辭卸責的護身符嗎?
報載一位小學教師涉嫌毆打一名學障學生,令學生手臂骨裂,警方已立案查究,而在事件過程中,教育局「稱校本管理下,事件交由學校處理,待校方及警方完成後,會再檢討有關教師的註冊資格」云云。
富爭議的校本條例發展至今已成定局。按現行條例規定,法團校董會由不同背景的「持份者」代表所組成。可是,作為動用納稅人稅款提供財源讓辦學團體營運學校 的教育局,法理上肯定是「持份者」,卻在校董會並無參與角色。更有甚者,從最新修訂《資助則例》的種種跡象看,教育局有意「置身事外」,以「校本」為由而 逃避監察辦學團體實際運作的責任。
就以是次涉及學生被虐的嚴重事件來看,教育局竟然撒手不管,辯稱維持「校本」原則,讓學校當局自行查究和處理,著實令人憤慨。 這不僅是教育局態度窩囊,更有違局方對於專業管理和行 政介入的承擔。
不少有關校政的投訴觸及教職員晉升或解僱,以及家長權益和學生福祉等重大問題,教育局一直試圖將過去對辦學團體的督責角色淡化,把「校本」作為砌辭卸責的護身符!我會必須認真回應。
出版部副主任 陳國權
頭條
- 人口政策要回應教育界斷層 葉建源
- 幼教:幼稚園學額問題持續升溫 本報記者
- Is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good excuse for the shirker? Chan Kwok-kuen
教育‧權益
- 合約教師及輔助教學人員問卷調查及提供合約副本
- 立法焦點: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 調查免費電視發牌 葉建源
- 見微集:有效回饋的三個層次 趙志成
- 權益與專業:「停職支薪安排」的修訂 權益及投訴部
- 教育與法律:普通法中有關「政治灌輸」的一個有趣案例(一) 余惠萍
- 圖書坊‧教育心糸列 5:書裡找到扶持 范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