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幼兒教育由學券改為直接資助的模式已逾八個月。將幼教納入資助範圍,對幼教同工可說是一個新里程,正如政府也是首次在財政預算中,提出幼兒教育的單位成本(見下表),讓業界可從中得悉政府在幼教資源投入上的比重。當然,新資助模式有不少地方是仍待改善的,同工面對的挑戰也絕對不少。今期我們請來在資助幼稚園任職的三位理事,分別是副會長關淑玲校長、理事陳杏英老師和梁秀婷老師,由她們訴說在新資助模式下,幼教仍存在的其中三個主要問題和關注。
在幼稚園新資助模式中,最令教師失望的是未能為幼師建立專業階梯,沒有落實爭取多年的幼師薪級表,讓幼師學歷和年資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因此,當特首林鄭月娥政綱承諾制訂幼師薪級表,幼師都有所期盼。本會去年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會面時,關淑玲校長便集中提出這問題,認為延長過渡期津貼只是暫時措施,薪級表才是對幼師專業的認同和保障。
資深幼師失前景意興闌珊
對此,從事幼教二十多年的陳杏英老師慨嘆,政府只保障幼師起薪點,以致不少有三數年年資的老師,與新入職的幼師薪酬相若;部分資深幼師,在中位薪酬資助下,更已面臨凍薪問題,「有幼師朋友開始考慮個人前途,對我說感覺自己停滯不前,失去前景和目標,對這專業意興闌珊」。理事梁秀婷老師認同:「教師專業須得到應有的保障。再者,政府現規定資助的六成必須用於支付教師薪酬及相關開支,於是不少學校要花費心力去『精打細算』制訂校本政策,如能設立薪級表並由政府實報實銷直接資助薪酬,學校便可省卻這部分的繁重工作」。
表:2014-15至2018-19年度幼稚園、 小學及中學的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 | |||||
2014-15 實際 |
2015-16 實際 |
2016-17 實際 |
2017-18 修訂預算 |
2018-19 預算 |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 | |
幼兒中心資助計劃和 學前教育學券計劃下的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的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44,430 |
官立小學 | 59,057 | 63,116 | 66,631 | 69,570 | 73,160 |
資助小學 | 51,645 | 55,123 | 57,417 | 59,650 | 61,830 |
官立中學 | 68,761 | 73,787 | 78,872 | 82,750 | 86,050 |
資助中學 | 61,422 | 68,703 | 75,360 | 80,410 | 85,300 |
資料來源:2018-19立法會財政預算案答問 |
陳杏英老師:資深老師感覺沒有前景便會意興闌珊
全日制資助不合比例
談到資助額問題,梁老師補充,全日制的營運時間是半日制的兩倍甚至更多,但資助額卻只比半日制多六成,對有開設全日制的幼稚園來說,是不足以彌補營運需要的。「家長傾向選擇免費,長遠會淘汰收費的學校,若幼稚園租用私人物業,營運就更加困難,目前未見政府為幼稚園規劃和提供多些校舍,若不維持平衡,惡性競爭會變得嚴重」。
梁秀婷老師:全日制資助只比半日制多六成,不足以彌補營運需要
人手亟待改善 支援特教與課程統籌
資助額不足也直接影響學校人手的安排。關校長與陳老師異口同聲表示,教協一直爭取為學校增加兩名分別統籌特教和校本課程的主任級專責老師,而新資助模式已運作逾半年,發現這需要是有增無減。關校長說,新資助計劃提出1:11的師生比例,但據悉早於2014學年,非牟利幼稚園的師生中位數已達此比例,是以不少學校難有人手改善,「在現有編制以上增設老師專責支援融合教育和校本課程發展,對幼稚園改善人手有實際幫助,也可讓幼兒盡早獲得適切照顧」。
梁老師回應,改善師生比例的原意,是可讓老師騰出空堂處理校務或備課等。但因新模式下人手改善不大,「實際運作幼師仍難有空堂這回事」。她說,不少幼稚園收錄懷疑有特教需要的幼兒,例如自閉、過渡活躍或學習遲緩等,但因各種原因包括家長拒絕等,會令幼兒未能及時接受評估,因而不能獲配到校復康服務名額,教師在這些幼兒的照顧上,便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因此,政府應提供有關的專責人手,並研究進一步改善師生比例,才能真正減輕幼師工作壓力,並可加強改善幼教的質素。
關淑玲校長:有需要增設老師統籌融合教育和校本課程發展